《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》是2002年創刊的雙月刊學報,本學報知網全文收錄并優先出版,我司可以操作本刊物快速投稿工作。
溫馨提示:本學報主收教育教改方面的稿子,少量收工程技術理工類的高質量文章,最低4000字符兩個版面起發。
成功操作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投稿案例:
高校辦公室工作水平提升探析 費小平;周海英;戴艷1-4
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發展模式的啟示 段來根5-7
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實踐創新平臺探索 胡宏梅8-10
高校青年教師住房保障體系構建 馮春紅;賈春園11-12+30
基于Boost電路單相兩級式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研究 劉必旺;孫傳慶13-16+37
電阻應變式傳感器的電子秤設計 張慧;胡志剛17-20+53
混合遺傳算法的最優通信頻率分配研究 劉斌;張承江21-23
基于學生體驗的教學反饋與課程教學效果評價個案探究 閔敏24-30
基于ASK模型的高職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芻議 高坊洪;周萍31-33
基于機器人社團平臺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張永民;陳小艷;周斌34-37
淺議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落實策略 張鑫38-40
激發職業學校學生語文學習動機實踐探索 王小紅41-43
高校中層干部績效考核體系研究 卜凡;梅國英47-50
高職教師下企業鍛煉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陳倩倩51-53
強化地方高校機制建設 力促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 李克林;馬雪艷54-56
提高高職院校教師人文素養探析 王金鳳;金蕊57-59
高職學生“中國夢”教育途徑探索 趙玉蘭60-62
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素質的提升路徑 徐燕;姜暉63-65+72
加強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舉措 趙小芳66-68+79
高職院校新生過渡期適應的困境及策略研究 徐薇;任海華69-72
高職院新生心理普查狀況比較研究 劉月紅73-76+90
高職藝術創業生壓力管理模式探析 高雨;魯石;許媛媛77-79
地方高校畢業生就業勝任力研究 郭麗娜;苗薇薇80-83
淺議“心理脫貧”與貧困大學生就業 靳燕84-86
基于因子分析的高職學生學習態度研究 萬里亞87-90
學術期刊如何抵制學術不端行為 劉紹斌;李娟;吳艷91-93
夸張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運用 呂穎94-96
深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改革的思考 王丹中1-3
新加坡職業教育政策實踐及其啟示 陳桂梅4-6
論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學化路徑 唐琳;褚衍松7-9
高職院校企業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 潘龍領;王麗琴10-12+48
建立健全四大機制 推進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孟慶東13-15
高校二級學院資料室建設與科學管理探究 蔣嵐16-18
構建高職院校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探析 趙愛琴19-21+27
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思考 高偉22-23+45
中外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比較與借鑒 陳興鳳;王亞飛24-27
淺談高校圖書館人性化服務 車穎慧28-29
一種基于CPLD的高速JTAG調試器的設計與實現 張紅;余建30-32+52
基于概率事件的無線傳感網絡能耗分析研究 徐陽33-35+39
基于ADO.Net的農路基礎數據更新系統信息批量處理方法 范燕;王啟超;王科偉36-39
基于電渦流傳感器的智能公交投幣機性能改進 顧玉萍;尤曉露40-42
淺談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電子技術課程改革 王迅46-48
適應產業升級需要的高職計算機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研究 浦慧忠49-52
高職院校航海類專業英語口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 梅迎春;姜云峰53-55
提高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實效性的思考 葉曉丹56-58
地方高校傳媒類專業畢業設計改革探析——以常州工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為例 李一青;印興娣59-61+76
現代標志設計教學與傳統圖形藝術的結合研究 邱莉莉62-64
淺談新興教育神經科學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意義 鄒靜65-67
高職院校網絡實踐教學平臺搭建的問題與對策 莊麗;李春華68-70
教學有效性視域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研究 張梅71-73
論“中國夢”對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新要求 郭晶晶74-76
校本課程中教師角色的定位及轉變策略 龐利77-79
淺析高職英語師資要求及發展途徑 張軍華80-81+84
以“文化育人”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康潔82-84
高校學生情感溝通問題及解決路徑 高慶勇;王麗琴85-87
高職貧困學生人格特質與心理復原力關系研究 甘良梅88-90
公共體育場館研究狀況與發展策略 彭國強91-93
文化功能角度的圖書館核心競爭力解構 林琳94-96
江蘇省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建設分院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(籌) 2+97